辛芷蕾没想到,拿国际影后才2天,却有3位演员被牵连,张颂文最冤
连夜刷屏的辛芷蕾,怕是做梦都没想到,自己刚拿下国际影后,还没捂热奖杯,娱乐圈就跟炸锅一样,带着三位同行一起冲上热搜。
一个奖项,照理说应该是光风霁月的喜事,可偏偏在内娱,每次大事背后总能卷出一地鸡毛。
先说说辛芷蕾的“逆袭”。
这次她在威尼斯电影节一举拿下影后,放在华语女演员里绝对是现象级。
毕竟过去拿过这个奖的,数得出来,也就巩俐、叶德娴,而辛芷蕾还是内地唯一一个。
央视都第一时间发消息祝贺,不止她自己扬眉吐气,整个内地影视圈都多了点底气。
以往这些年,华语女演员在国际奖项上是真的太难了,国内粉丝也盼这种消息好久了。
她领奖前,外表低调得不行,没人提前造势,连高定礼服都没怎么营销,剧组团队一色黑衣,显得特别朴素。
唯一抢镜的,还是张颂文那身白衣服。
可谁会想到,等辛芷蕾奖项一落地,微博和朋友圈像过年一样热闹,各种祝贺、分析、对比全来了。
真要说这事为什么能这么爆,还得看内娱的“比较心态”——谁站C位、谁咖位高、谁红毯最美、谁奖项最多,网友和媒体恨不得每个点都挖个十遍。
这回辛芷蕾刚拿奖,前脚还在某活动合照站边边,后脚就成影后,直接上演了一场最现实的爽文逆袭。
连一向佛系的李冰冰都发文祝贺,可见这波圈内震动有多大。
至于刘亦菲、杨幂、宋佳这些原本一直被关注的“85花”,这下多少有了点压力。
但娱乐圈的风向,总是热闹中带着点“内耗”的味道。
辛芷蕾一拿奖,网上立马开始翻旧账。
什么“团照站边”、“野性美被埋没”,还有“主流奖项与流量明星的差距”,各种讨论一波接一波。
甚至“85花”集体被拉来对比,有人说刘亦菲流量高但主流奖项挂零,有人说周迅当初推了辛芷蕾的本子,如今后悔没得演。
其实圈里人都明白,谁也替代不了谁,流量和实力本就不是一个赛道。
最无辜的可能还是张颂文。
本来人家只是一起参赛、一起走红毯,结果成了被“群嘲”对象。
镜头一转,网友们盯着他的表情分析:“是不是没笑到位?”、“是不是不够大度?”其实从头到尾,张颂文都在为同组演员加油,还第一时间在朋友圈报喜。
可架不住有人喜欢拿“谁红了,谁就成靶子”那套套路,连坐在台下的都难幸免。
这就像最近几年,不止一次看到影视行业内外的“群体效应”。
一位女演员获奖,背后是整个行业的荣光,但也总会被卷进各种流量、资源、排位的争议。
其实大家看得最明白的一点,就是无论你从流量起家,还是靠奖项逆袭,能走出来的都有自己的路。
辛芷蕾靠的是演技的厚积薄发,能在剧情和角色里杀出一条血路,这份底气不是包装出来的;而流量明星也有自己的市场生存逻辑,不是谁踩谁就能取而代之。
回头看辛芷蕾的人生轨迹,说白了就是靠一股拼劲熬出来的。
黑龙江鹤岗的小姑娘,家里条件一般,早早扛起家里生计,进组拍戏,从基层摸爬滚打,吃过苦、也闯过关。
她那些“嘴大、气场野”的标签,原本不讨好主流审美,反倒磨成了自己的特色。
其实娱乐圈里,这种“非主流”能成大器的,就靠一个字——熬。
更重要的是,能把“我是国际巨星辛芷蕾”这种玩笑,真的变成现实,她背后一定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。
奖项落地后,风评自然翻腾。
有人祝贺、有人羡慕、有人冷嘲热讽,连带旁边的几位演员都被拖下水。
说到底,这种“跟风式审判”是观众也好、圈里人也罢,谁都逃不开的怪圈。
就像当年章子怡拿奖的时候,不也是被拿来跟巩俐、张曼玉对比?
但时间久了,大家记住的还是她个人的实力和作品。
所以看今天辛芷蕾的“出圈”,一边是无数网友感叹“野心不是错,关键要有底气”,一边是娱乐圈各种流言和站队。
其实谁都知道,内娱的容量远比看上去要大。
有人靠奖项,有人靠人气,有人靠持续输出作品,没什么人能真的被谁取代。
辛芷蕾的成功,就是给所有还在熬、还在等待机会的人提了个醒:别怕被边缘,时机一到,风会自己把你吹起来。
而那些无辜被带节奏的同行,也只能一笑了之,毕竟真金白银的演技和运气,才是最后决定命运的东西。
配配查-配资股网-实盘配资app-股票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